特征特性:
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,在長江中下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2.4天,比對照汕優63遲熟3.1天。株高121.4厘米,株葉形態好,莖稈粗壯,抗倒性強。每畝有效穗數17萬穗,穗長23.3厘米,每穗總粒數160.3粒,結實率86%,千粒重27.8克。抗性:葉瘟5級,穗瘟9級,穗瘟損失率9.3%,白葉枯病7級,褐飛虱9級。米質主要指標:整精米率56.1%,長寬比2.6,堊白米率32%,堊白度5.3%,膠稠度49毫米,直鏈淀粉含量21.9%。
產量表現:
2000年參加南方稻區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,平均畝產560.4公斤,比對照汕優63增產1.9%(不顯著);2001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優質組區域試驗,平均畝產648.4公斤,比對照汕優63增產6.89%(極顯著)。2002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優質組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583.1公斤,比對照汕優63增產4.98%。
栽培技術要點:
1、適時播種: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,每畝播種量10~15公斤;
2、合理密植:中上等肥力田畝栽1.6~1.8萬穴,每穴1~2粒谷苗,每畝5萬基本苗;
3、肥水管理:一般每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,要求施足基肥,早施重施促蘗肥,促早發,施好穗肥,做到促保兼顧。肥水運籌掌握前促、中控、后穩的原則;
4、防治病蟲: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白葉枯病及稻飛虱等病蟲的危害。
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:
經審核,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該品種高感稻瘟病,感白葉枯病,高感褐飛虱。米質較優。適宜在江西、福建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、湖北、湖南省的長江流域(武陵山區除外)以及河南省信陽地區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。